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

醫師簡介:吳沐枕 醫師

  

















吳沐枕 醫師


◆學經歷: 

◎泰和中醫診所 副院長
◎吉安中醫診所 副院長
國立陽明大學醫技系 醫檢師
慈濟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中醫師
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 醫師



◆醫療專長: 

失眠、感冒、過敏性鼻炎、胃食道逆流、食慾不振、腹瀉便秘、
青春痘、僵直性脊椎炎、泌尿生殖疾患
痛經、月經失調、白帶
小兒體質調整過敏、腸胃機能調理
落枕、肩頸痠痛、腰痠、坐骨神經痛、筋骨痠痛、中風後遺症

夏季三伏貼

 


📣#夏季三伏貼 服務 ~ 開始預約!📣

◎適用對象:
1.過敏性體質(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)。
2.免疫功能低下、體虛寒者、疲勞倦怠、婦科經痛。
3.筋骨痠痛、手腳冰冷、類風濕關節炎、關節痛。
◎時間:111/7/11(一) ~ 110/08/20 (六) 止。
◎說明:在門診時間均提供三伏貼 敷貼服務,可以選擇其中三次(基本貼)~ 五次(加強貼)來進行穴位敷貼,建議每隔7-10天貼1次。
✅經醫師評估體質,搭配中藥調理,效果更好!
✅敷貼期間,請避免飲酒、生冷、油炸辣食物,以確保療效喔!

#裕安中醫 🏠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487號 ☎️02-29506656 🌎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an.tcmcare

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

門診異動公告


2022.7月份起,
週六早診朱常維醫師改為吳沐枕醫師看診

新門診時間表如下

歡迎多加利用預約平台

#裕安中醫 🏠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487號 ☎️02-29506656 🌎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an.tcmcare

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

乾眼症的中醫觀點

醫師 朱常維


               現代社會重度倚賴手機與電腦,多數人每天使用眼睛過度,造成乾眼症成為一個流行的文明病。乾眼症指的是淚液層不穩定,患者會有異物感、乾澀、畏光或疼痛感的症狀出現。導致乾眼症的原因主要有二:一為淚水製造不足,另一個因素則是淚水揮發太快。我們長期待在有中央空調的空間當中,空氣乾燥、濕度降低、淚液蒸發快,再加上手機電腦的普及、隱形眼鏡的風行、人口的老化,藥物的濫用等等,造成非常多人長期有乾眼症。西醫的治療,大多是給予人工淚液,,但治標不治本,有點淚液才有效,沒點就沒效。中醫則注重整體調養,平衡臟氣血,讓淚液分泌回復正常,從根本治療,提供乾眼症病患另一項治療新選擇。

 

症狀較輕的乾眼症,屬「白澀病」,【審視瑤函】:「不腫不赤,爽快不得,沙澀昏朦,名曰白澀」;而較嚴重的乾眼症,中醫稱之為「神水將枯」,神水大致上等同於腎水,【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】:「視珠外神水乾澀而不瑩潤……乃火鬱蒸膏澤故精液不清,而珠不瑩潤,汁將內竭……病未治之,緩失則神膏乾澀,神膏乾澀則瞳神危矣。」

 

中醫看乾眼症,大致上可分為以下三個證型

 

1.肝腎陰虛

這是最常見的證型,肝主疏泄、開竅於目,腎主陰水,主滋潤濡養的功用,肝腎的經絡都會匯集到眼周,所以肝腎陰虧的人很容易會出現乾眼症,症狀會有眼睛乾澀畏光,雙眼頻眨,視物不清,久視則症狀加重;兼症常有口乾,腰膝酸軟,頭暈目眩。此證型的人可考慮用杞菊地黃丸來治療,熱盛者可用滋腎明目湯。

 

2. 邪熱客肺

此證型是眼睛發炎治療不徹底,餘熱未清,再加上外感風邪所造成。此類患者的眼白會有少許赤絲細脈,眼瞼內也會輕微紅赤,可能有畏光流淚,乾澀不舒服等症狀,可使用桑白皮湯清瀉肺熱來治療。

 

3.肺陰不足

「肺為水之上源」,表是肺人體水液的來源,加上肺負責「通調水道」,肺的功能要健全,全身的水液代謝才會正常。如果肺陰不足,等於水源快枯竭,像眼睛如此需要滋潤的精密構造,就容易乾澀。此類患者淚少,眼睛久視容易疲勞,甚至視物不清。眼白或稍有紅絲,兼症會容易口舌乾燥,皮膚也容易乾。治療上可使用養陰清肺湯,用生地、麥冬、玄參,養陰潤肺,牡丹皮去血中伏火。少佐薄荷清熱袪邪。

 

除了藥物治療之外,平時的生活習慣,也需好好注意,以下幾點提供大家參考

 

1.        充足的睡眠:在中醫理論半夜的時間經絡之氣走到肝膽經,肝開竅於目,肝經連目系,所以希望眼睛健康,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,尤其在午夜11點至凌晨3點間。

2.        少吃烤炸辣:食物的烹調方式會影響食物的性質。烤是使用乾熱高溫、炸是高熱的油,這樣的烹調方式會熱食物帶有火熱性質,吃進人體後會消耗身體的津液。

3.        工作中場休息: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應該每30分鐘移開視線,看遠方至少十秒。每小時讓眼睛休息10分鐘。

4.        熱敷:可將乾淨的毛巾浸約40度溫水,擰乾後敷在眼睛上,增加局部氣血循環。

5.        眼周按摩:眼睛周圍有許多穴位,用指腹柔軟的地方,在眼眶周圍輕壓繞小圓圈,順時針逆時針各10下。

 

乾眼症的治療,需要有耐心,因為乾眼症的成因不易移除,諸如工作壓力、電腦使用時間長、年紀造成的眼睛老化……等等,這些都是加重眼睛乾的因素。所以必須一步一步的,用中藥改善身體多處不平衡的地方,再加上保持正常的作息、清淡的飲食、放鬆心情、與適度的運動,難纏的乾眼症就能被根治。

 

 

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

新冠病毒簡介&確診後調理

 新冠病毒簡介

新冠病毒是透過ACE2受體與人體結合,人體存在最多ACE2受體的器官,以鼻黏膜、肺部、腸胃道為多,其餘如心臟血管等處都有分布,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表現多以呼吸道症狀為主,但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,主要症狀也有些許不同。

新冠病毒從最初的武漢病毒株,感染後的表現多以「下呼吸道症狀」為主,八成以上患者有發燒,約三成有呼吸急促,並且常有乾咳症狀,而喉嚨痛、鼻塞鼻水、腹瀉嘔吐則不常見;Alpha或Delta變異株則開始逐漸以「上呼吸道症狀」為多,如喉嚨痛、鼻塞流鼻水、腹瀉、發燒等表現,但是演變成肺炎與重症的機會仍然相當高。

直到病毒變異到Omicron,多數患者屬於無症狀感染或是輕症,輕症症狀多是發燒、咽痛、打噴嚏、流鼻水、乾咳、腹瀉、發燒等,較少有呼吸急促或困難的表現。Omicron傳播速度強,也增加小兒感染的機率,兒童感染症狀以「發燒」為最大宗,其餘像是喉嚨痛、咳嗽、流鼻水、鼻塞為主,由於兒童感染新冠病毒,病程變化較快,甚至有併發腦炎致死的案例,千萬不可掉以輕心。


Long COVID?「長新冠」是什麼?

確診者後續的中醫調理

Omicron 死亡風險較低,但現在更讓科學家擔憂且不解的是感染後產生的 Long COVID 後遺症。國外有研究指出:Long COVID 最常出現的症狀包括:

- 疲倦,虛弱感(53.1%)

- 胸悶,呼吸不順,易喘(43.4%)

- 焦慮,憂鬱...認知情緒障礙(約40%)

- 關節痛,肌肉酸痛(27.3%)

- 胸痛(21.7%)

- 咳嗽(15.4%) 

- 嗅覺味覺異常(13.1%)

臨床上也常遇到COVID-19確診者,在解除隔離之後,仍然有著咳嗽,乾咳,夜咳,胸悶,易喘,疲倦勞累,頭暈....等五花八門的各種症狀。

根據對新冠病毒確診者的臨床診察,發現Long COVID的症狀呈現,大多都跟患者本身體質有關,例如:心肺氣虛者常見胸悶、喘大氣、呼吸不順、爬樓梯易喘症狀。氣虛痰濕者,常見胸悶、頭暈、疲倦、身重沈等症狀。也有因為感疫期間過服寒涼中西醫藥物,引起的肺虛、肺冷等....咳嗽、易喘、說話無力等症狀。只要能針對確診者的脈象、症狀仔細診察,對於Long COVID 後遺症,中醫真的 can help!

生活周遭除了新冠病毒,還有很多病毒存在,如何預防病毒的三個方法?

打疫苗、勤洗手、戴口罩

#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